从宋摹本《女史箴图》看传统家具特色 世界聚看点

明清家具研习社   2023-05-25 10:57:10

| 明清家具研习社 |

魏晋南北朝古画的宋摹本,会是什么风味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众所周知,家具在中国的变革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,而这种变化,主要源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影响。

从商周时期的席地而坐,到宋元时期的垂足而坐,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并非一夜之间,外来文化也如水墨一般渐染着物质生活,而魏晋南北朝,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。

南北朝 《北齐校书图》 波士顿美术馆藏

通过古画和部分实物遗存,我们还能深入地观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独树一帜的家具特色,一些后世流行的家具造型和装饰纹样,比如杌凳、竹藤家具、卷草纹,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。

到了宋代,传统家具已经相当成熟,甚至宋代家具一直被认为是明式家具之源,对于宋代家具的考察,更是被视为古典家具研究领域的重地。

北宋 王居正《调婴图》 波士顿美术馆藏

在流传至今的古画中,正有一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画的宋摹本。它所描绘的家具,既有过渡时期的特色,亦有清新淳朴的宋韵。它,就是故宫博物院藏有的《女史箴图》宋摹本。

《女史箴》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的对女子德行操守的一些要求,以教化训诫为目的,顾恺之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,使之通俗易懂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《女史箴图》。

《女史箴图》(唐摹本) 大英博物馆藏

因年代久远,原本《女史箴图》已亡佚,现存的最早摹本是唐摹本(也有人认为是原卷),藏于大英博物馆,并不完整。我们要欣赏的宋摹本共11段,其中含有家具的6段,且种类各异。

樊姬感庄说的是楚庄王时期的樊姬,为了反对庄王的奢华生活,连续三年不吃庄王狩猎得到的鲜肉。

樊姬感庄

此图中有一件矮型长几,几面平整狭长,两端下接栅式直足,下部又接一个长条横跗。春秋时期的漆木家具已经有了与之十分相似的造型。

春秋末期 漆木俎 河南侯古堆一号墓出土

卫女矫桓说的是齐桓公夫人卫姬,她以不听和乐的方式劝告齐桓公上进。此图中有两件乐器架,上面分别挂了两层磬和编钟。

卫女矫桓

乐器架顶部大致呈拱桥样,两端还作龙头式向上翘起,整体线条灵动婀娜。顶上似乎还缀了华美的孔雀羽,两端龙头则是挂了璎珞丝线,两根立柱立于兽型座上,将宫廷用品的贵气渲染至极。

这种座式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屏风中就已经使用,中山王墓中就有三件保存至今的铜屏风座,分别为虎噬鹿、犀牛和牛的动物形象。

战国时期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 河北博物院藏

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,汉元帝在虎圈观兽搏斗时,妃嫔都在座陪侍,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,冯婕妤不畏猛熊,毅然挡熊救驾。

冯婕妤挡熊

此图中的家具在汉元帝脚下,似为矮型方座,只隐约可见其侧面壸门,壸门线条还是波浪式,这种造型在隋唐时期还能看到。

唐 阎立本《历代帝王图》(局部)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

班婕妤辞辇,讲的是汉成帝与班婕妤出游,邀班婕妤同銮,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。班婕妤以夏桀、商纣、周幽王的例子告诫汉成帝。但奇怪的是,《女史箴图》画的銮驾上,还是有妃子同坐,这或许是在暗示汉成帝被王莽篡汉的结局。

班婕妤辞辇

这幅图用了大量笔墨描绘御辇,整体造型与后世差异不大,两根长杆托起整体,为了提升私密性和华丽度,侧面设矮挡板,顶部装轻纱帐,前方设围栏,似乎是用来放置物品的,背后还隐约可见靠背。

画卷的下一部分则是以一些后妃的生活场景来教化古代女性。比如化妆场景,从其配文来看,这幅图其实意在告诫女性不能只化妆修饰容貌,还要提升自己的品性,拥有美丽高贵的灵魂。

在这幅图中,我们可以看到后妃直接坐在方席上,前方这是一个造型独特的镜架。一根长杆直立于钟型底座上,中部装方盘用于储纳妆品等,下方还做了花式凸起,上部则作羊角样,使铜镜能直立,供后妃使用。

卧室场景的配文为“出其言善,千里应之。苟违斯义,则同衾以疑”,意思是言行善良美好,即便远隔千里都能心心相印,否则,哪怕同床也只会异梦。

因为是在卧室,这幅图选择了以床为背景。床的主体是一件壸门榻,榻面上方围了一圈可折叠的围屏以增强私密性,四角装上立柱,承托起顶部的顶棚。床榻侧面还摆放了一件长条栅足几,或可用于搁脚。

光从家具来看,宋摹本的《女史箴图》与唐摹本差距并不明显,且它包含的图景更多,更为完整,这也是我们选用宋摹本的原因。
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