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[新闻页-台海网]
漫画:王铎
随着高考分数公布,志愿填报再成关注热点。记者了解到,多家相关平台引入了“人工智能、AI填报”这类新型工具,利用互联网爬虫技术,收集教育领域相关信息,进而生成“志愿填报”咨询产品。同时,许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志愿填报领域并实施诈骗。(6月26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□戴先任
人工智能正火热,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,以AI、大数据为噱头推出“智能”选志愿。但正如有人工智能专家称,ChatGPT以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不是专门为填志愿训练的,算法的训练很大程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选择。说白了,还是要落实到人工决定的建模方式。但是具体的,对考生、学校和专业到底怎么评估本身就极不容易而且历来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此时作为“媳妇”的建模方式,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。而且高考题目每年的难度不一样,各地区考卷也不一样。大数据驱动的AI算法或许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问题,但只能用来参考,高考志愿填报明显不能依赖人工智能,更不能让“AI填报”成忽悠考生的新手段、新工具。
除了“智能”选志愿,现在市场上的很多高考志愿咨询服务,还存在收费畸高、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等乱象。如有些机构虚构出自己是授奖机构,但在民政部却查询不到,只不过是商家虚构出来忽悠家长及学生的花招;有的“志愿填报专家”并没有上过大学,按照总部培训过的“台词”给考生和家长辅导……没能规范发展而踏入“歧途”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,搞不好就会把大量考生“引入歧途”。
家长们重视志愿填报,也是因为他们较为茫然,而现在一些大学良莠不齐,让家长们拿不定主意,怕一些学校的招生是给学生“挖坑”;同时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,让部分家长及学生变得更谨慎,产生了焦虑心理,自己拿不定主意,宁愿多花钱给咨询机构。所以,要反对的不是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,而是市场滋生的乱象,要规范有偿咨询机构,要对行业加强审核监管。同时,家长也要保持理性,不要头脑发热,要认识到,不是一味砸钱就能给孩子带来一个好的未来。
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健康非常值得关注。各方应高度重视,形成合力,促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规范发展,决不能让志愿填报成了“疯狂生意”,花招迭出收割高考学生的“韭菜”。